人工智能+教育=?未来的教育将有这3个突出特征!

个销云客户经理-小张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业,应该有前瞻性。”
在近日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成员,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数字革命会给每个国家和社会提供很多新的机会,年轻人应当具备掌握新机会的能力,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有所针对。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知识的获取和传授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等已难以适应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今年发生的疫情,让全球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大规模线上教育也让新技术展示了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会发生哪些调整和改变?未来的教育将具有哪些突出特征?
创造力,未来教育的核心
《科学》杂志曾预测,到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一半的劳动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未来已来,即便是在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也已远超我们的想象。据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在大学英语六级翻译考题中,机器翻译的得分在抽样的57万考生测试数据中,排名前1%。
在此背景之下,人们愈发深刻地取得共识,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同理心、想象力和情感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人的必备能力。”
在林毅夫看来,每个年轻人应该都有读算写的能力、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动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也强调,创新是唯一出路。
帮助每个人获取驾驭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正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要关注这些变化趋势,回应新要求,明确未来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提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是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能力等。
二是高阶素养,包括独立思考、勇于探究与创新、勤于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等,有效应对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
三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团队合作、责任担当等良好品质,让学生养成对待技术、他人和社会的正确态度、价值观、伦理准则。
上一篇
个性化教育,就选统一AI
微信扫码查看全文
